重溫黨建歷史,關注黨建動態,傳播黨建理論。
走在南京金銀街,總會給人一種強烈的反差感——新潮的“集裝箱”集市開在老街上,與居委會為鄰的是一家名為“talking”的酒吧,酒吧門前還擺有盆景地攤。這個位于南京大學附近的老街改造項目,如今已成了“網紅街區”。老城織補式更新的背后,是當地深耕文商旅融合、激發消費活力、推動產業升級的多重發力。城市像景區,園區變公園,南京市鼓樓區正在不斷為老街老巷注入新活力。
賀國慶與南大留學生攀談。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老街打造新景,成就“網紅打卡點”
做過建材生意的賀國慶對奇石、盆景有著異乎尋常的熱愛。眼看到了要退休的年紀,他干脆把愛好當主業。金銀街改造完成后,老賀選擇入駐。“兩個攤位看不過來,就想到了‘自助售賣’的主意。”賀國慶開了個“無人看管”的自助攤點,還貼出了微信二維碼,營業額日均達到了千元。
“金銀街旁邊就是南大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最近接觸了不少老外。”賀國慶說,今年年初,文旅行業回暖,高校附近不錯的人氣和濃厚的文化氛圍,讓他的地攤生意風生水起。
為老街造新景,將古老文化符號和現代消費習慣結合,這種街區氛圍很快引來年輕人的追捧。據金銀街街區運營方統計,正式開街兩個月以來,這條200米長的街巷,單日最高客流量達8000人次。
曾幾何時,金銀街也曾是尋常巷陌。為了驅動“消費馬車”,鼓樓區提出要統籌品牌打造、環境升級、氛圍營造,進一步豐富金銀街、上海路、新街口“西北象限”等特色消費街區功能業態,培育更多消費“網紅打卡點”。
“金銀街是南京留學生最早的集聚地之一,但在城市化進程中逐漸掉隊,不論商業業態、空間管理、服務品質方面都亟需提升界面和人氣。”鼓樓區商務局副局長陳貫源介紹,“一方面通過城市更新提升街區形象,營造年輕人喜愛的藝術氛圍;另一方面結合街區氣質開展傳統節日、學生實踐、潮流文化、公益活動等,讓流量成‘留量’。”
五一假期,鼓樓區將消費促進相關活動辦到下關濱江。通過引入洲際滑板公開賽、潮玩主題市集、迷你音樂節等獨特IP,用一場“潮玩節”讓老下關再現熱鬧景象。
“有著百年商埠美譽的下關,是南京城市化起步最早的地區之一。過去,這里洋樓林立、商賈云集。為了重現盛景,我們啟動了下關濱江岸線‘復興計劃’。”下關濱江商務區產業發展與招商處處長曹琳介紹,目前岸線已梳理出1.2萬平方米的可利用載體空間,未來將重點引進一批快閃店和主題店。老街區的吸引力在于它骨子里的文化氣質,在招商方面,他們將更加注重沉浸式體驗,傳統與現代、歷史與現實、文化與文明在這里相互交融,讓人們能夠更加直觀地重溫城市的過去。
南大周邊“變形”提速,頤和路十一街區煥新開街,南藝后街·鼓樓水岸藝術街區活動精彩迭出……構建新場景,發展新經濟,鼓樓區去年以不到南京市1%的土地面積貢獻了1/8左右的經濟體量和消費總額。
煥然一新的“紅創Park”產業園。鼓軒攝
園區融入城區,以產業營造風景
紅色磚墻、挑高廠房、林蔭步道……走進鼓樓區小市街道黃家圩41—1號院落,仿佛步入城市“記憶之門”。60多年前,這里作為“南京戰斗機械廠”,為全市工業生產做出過巨大貢獻。不久前,這個“服役”多年的老廠區又以“紅創Park”產業園的身份“二次創業”。
“時代浪潮下,這處載體在上世紀80年代轉型為開發全液壓鑿巖鉆車的機械工廠。企業后續又經歷了國有企業改制,產線外遷,這處位于主城黃金地段的載體逐漸淪為低效廠房。”園區運營方南京新苑眾創空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姜榮介紹,不甘于落后現狀,企業在2019年主動提出要“改造廠房載體,重塑經營理念”,黃家圩41—1號院落載體再迎升級。
煥然一新的“紅創Park”產業園保留了原先廠房“高挑高”“低容積”“四面通敞”的基本框架。園區以原廠紅磚為主要設計元素,使用多種紅色材料,用時代色彩詮釋工業的粗獷美與力量感。同時,通過對房屋建筑和樹蔭林道進行空間重塑,園區整體的功能和品質都得到了有效提升。“紅創Park”的招商工作剛啟動不久,已經吸引了一波企業和首店入駐。
“與其他城市更新項目最大的區別是,‘紅創Park’是企業主動尋求的改造,更新所產生的費用由企業承擔。”王姜榮說,沒有“等靠要”,企業敢于出資“放手一搏”,其信心來源于身邊層出不窮的成功范例。
與“紅創Park”產業園僅相距5公里的幕府創新小鎮,由南京長安汽車廠的生產車間改建而來。站在園區門前遠眺,一路草木葳蕤,濃蔭蔥郁。低樓層、清水墻,紅磚風格辦公樓宇掩映在綠樹成蔭的園區內,恍若置身一處園林。
從入住率和產業類型來看,這類載體頗受商務商貿、新型都市工業企業青睞,已成為相關產業的重要承載地。
早在2018年底,南京出臺推進高新園區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打造城市“硅巷”。在此背景下,鼓樓區針對老城區空間問題,將城市“硅巷”作為推動全域創新的關鍵支撐,圍繞“一圈雙軸多點”發展布局,即打造環南大知識經濟圈、模范馬路“研發產業軸”和虎踞路“文創產業軸”,發揮中電科集團、南京財經大學等一批專業化科研機構核心點位支撐作用,為老舊街區煥新提供動力。
“一個個城市微更新項目就像‘針灸’,具有十足的示范意義。一個穴位,一點刺激,疏通的是整條經脈,激活的更是整片區域。”紅五月“硅巷”項目總經理盧德智說,作為鼓樓區環南財“硅巷”建設的重點項目,紅五月“硅巷”由老舊機械廠區升級而來。在“硅巷”打造之初,他們便參考了鼓樓同類項目經驗,希望既將載體打造成符合現代高科技企業生產、辦公的特色園區,又能將其建設成示范性無邊界生活休閑區,為周邊居民提供便民化、宜居化、安全化的生活空間。
“我們向公眾敞開大門,解決了洪廟巷通行難問題,新建機械停車樓,保障了園區客戶和周邊居民的停車需求,讓更多市民共享發展成果。”盧德智說,每每看到周邊居民來園區散步、跑步,他便生出感慨,處處皆景,這才是有機生長的老城該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