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的观看|twitter冯珊珊公园任务视频|男女肉|天天射天天操天天干|黄色免费在线视频

中國線纜

海外上市服務之——中國公司新加坡上市主要方式

更新時間: 2016-05-27 瀏覽次數: 561

中國公司新加坡上市根據上市時間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2002年前,主要是國內大型國有企業,一般以S股模式實現上市。從2002年開始,中國公司新加坡上市經歷了一年多的空白期后,在2003年開始了一個新的階段。從2003年度開始,中國公司赴新上市又形成了熱潮,不過本次的熱潮主角則轉變為含多種經濟成分的中小企業,而上市方式從也出現多元化特征,國內公司赴新上市方式有了更多選擇。根據現有的業務經驗,中國公司赴新上市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S股模式"直接主板上市 

中國證監會對內地公司赴海外上市批準主要分兩類。一類注冊于內地、海外上市的公司,如在香港上市的H股、新加坡上市的S股、美國紐約上市的N股等。對于這一類由于公司注冊地仍在內地,實質上是中外合資公司的外資股部分在海外上市,而且上市集資仍需返回大陸,所以中國證監會的政策指引是成熟一家批準一家的鼓勵政策。

一般來講,采取這種方式在境外上市,必需同時符合我國證券法律及境外上市地的證券監管要求。以這種方式申請上市的公司需經過必要的重組,將現有資產存量和業務進行重組,在境內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相應的程序也會較為煩瑣,申請的時間也可能會較長。但是,正因為需經過這些相對嚴格的程序,申請企業一旦獲準在境外上市,將能夠比較容易地獲得投資者的信任。

2002年前采用"S股模式"直接主板上市是國內企業赴新上市的主要方式。采用此方式上市的典型首推"中新藥業"1997年,"中新藥業"在新加坡成功發行了1億股S股,每股發行價格0.68美元,籌集資金近6800萬美元。

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直接上市成本較低,一般在600-1000萬元人民幣之間,約占上市融資額的5%8%左右。但采用此方式上市融資上市門檻相對比較高,企業除了需符合新加坡主板上市標準外,國內公司還必須遵循中國證監會1999年頒布的《關于企業申請境外上市有關問題的通知》中規定的條件,即:"凈資產不少于4億元人民幣,過去一年稅后利潤不少于6000萬元人民幣,籌資額不少于5000萬美元"的規定(俗稱"456"要求)。因此,"S股模式"比較適合國有大中型企業赴新上市融資。

"456"要求對擬上市企業的規模和經營業績提出了較高的標準,一般來講新興的快速發展中的民營企業,以及某些中小型國有企業都很難達到這一標準。但是,我們也了解到,證監會根據申請境外上市企業的特定情況,在某些情況也可能對不符合"456"上市要求的企業給予一定程度的豁免。

2、通過"紅籌模式"實現上市

"紅籌模式"是指境內公司將境內資產以換股等形式轉移至在境外注冊的公司,通過境外公司來持有境內資產或股權,然后以境外注冊的公司名義上市。

此方式上市比較適合于中小民營企業或通過MBO或職工改制后的國有企業。中國證監會于20034月發布通知,宣布取消"無異議函",大大促進了國內企業采用"紅籌模式"海外上市的進程。采用"紅籌模式"赴新上市融資是今年國內企業新加坡上市的主要模式。

以這種模式上市有以下幾個優點:

(1)由于無需報中國證監會審批,也無須像直接上市的中國公司那樣在時隔半年后才能進行增發,企業上市后能夠更為容易和迅捷地進行第二次融資及后續融資;

(2)上市企業可靈活利用包括可轉換債券在內的多種金融融資工具進行籌資,這比較適合中國企業在高速發展狀態下對資金的持續需求; 

(3)上市企業可自由設計和執行如管理層期權計劃(管理層可以設置15%的期權)等員工激勵機制,從而加強公司對員工的吸引力,并獲得適合公司發展所需的高級人才; 

(4)由于這種上市方式具有良好的退出機制,企業在上市前及上市后更容易引進策略投資者及合作伙伴; 

(5)在上市規則規定的612個月鎖股禁售期結束后,控股股東持有的股票可以在市場上進行交易。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自中國證監會宣布不再就這種上市方式出具"無異議函"后,涉及境內權益的境外公司在境外上市的項目只需接受上市地證券交易所的審查,從而大大縮短了上市時間。但是采用這種上市方法也應充分考慮并滿足中國法律的要求。

另外還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新交所目前仍然允許"模擬會計保表"(香港聯交所曾經在采納,現已取消),采用"紅籌模式"通過新設公司收購境內企業的資產,可以在法律上有效阻斷上市主體與股東原來控制公司的責任聯系,從而大大降底了公司的上市成本(如將原公司納入上市架構,可能需要補繳大筆稅金或社保資金,或者有其它無法逾越的法律障礙)

3、通過買殼實現間接上市 

買殼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過購買一家境外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權來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后注入自己的有關業務及資產,實現間接在境外上市的目的。買殼本身可以避開繁雜的上市審批程序,手續也相對簡便,因而為不少民營企業所選擇。但是這種上市方式在挑選安全的殼資源方面存在一定的風險,并且在買殼之后如欲獲得長期穩定的效益,亦并非易事。另外,買殼并不能帶來資金,因此如需要融資,也還必須經歷發行新股再融資的審批程序。

由于新加坡證券市場的特點,投資者以長期投資基金為主,當地居民為主的中小投資者投資傾向保守,上市炒作一般不活躍。因此,在新加坡市場買殼的主要目的是以控制上市公司及其資源的戰略投資為主。"中遠投資""招商亞太"等公司就是以買殼方式上市。

新加坡市場的上市公司""價值也較其他市場要低,一般與直接IPO的成本差不多。因此通過買殼實現企業在新上市也是一個比較適宜的選擇。

4、異地二次上市 

異地二次上市形式多樣,如S股、紅籌股公司在內地A股增發等。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可以利用其與香港市場的對接性,將新加坡證券市場作為香港二次上市的跳板,如"越秀投資""大眾食品"首先在新加坡上市,然后通過介紹形式赴香港上市,或者待國內條件成熟后,回歸國內發行A股,如中新藥業。

5、創新模式-"S/A模式"

2003919日,中國證監會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股票首次發行上市有關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抬高了發行A股的門檻,限制了企業首次融資的金額。國內證券市場持續低迷,保薦制度的實施加重了企業國內上市成本,中小企業在保薦制下得不到券商優先推薦,也導致國內部分已經做好改制輔導的企業上市日期遙遙無期。"S/A模式"正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幫助這些企業率先實現上市融資的目標,"S/A模式 "綜合了以上四種上市方式的優點,是這些企業上市方式的最佳選擇。

"S/A模式"具體指的是完成股份制改造、準備在國內A股上市的中國企業先在新加坡自動報價板(S)直接上市融資,再以增發A股的方式,實現在中國國內上市融資,也可稱之為"一股兩市,曲線回歸"。該模式已有類似的案例,主要是大H股和大S股回歸發行A股,H股如海螺水泥、中海發展、江西銅業、深高速、華能國際、中國石化、廣州藥業等,S股如天津藥業。

對于國內苦苦等待上市的中小股份公司,"S/A模式"在目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該模式具有如下突出優點:

1、無需苦苦排隊等待。國內證券市場的現狀使得國內企業擬上市的首發日期變的遙遙無期。而在新加坡上市,由于公司已經完成股改,可以即刻進入境外上市申報程序,大大節約時間。

2、提高融資量。一股兩市,境外上市增加企業股本規模(凈資產),回歸增發A股,可以提高融資量。 

3、降低上市費用。由于已經完成股改和進入輔導,企業架構、財務、業務等比較規范和清楚,境外上市中介機構工作量大大減少,相應上市費用降低。 

4、利于回歸國內首發A股。先上市先拿到部分資金,發展壯大產業,增強競爭力。同時在新加坡上市將規范公司的發展,有利于企業在回歸國內發行A股時,獲得投資者的認可。 

5、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采用此模式具有境外上市和境內上市的雙重意義,將大大提高企業知名度,促進企業更快發展。

新加坡證券市場相對比較成熟、國際化程度高,上市門檻及費用相對比較低,目前新加坡證券市場對中國企業赴新上市普遍持歡迎態度。因此國內一些已經做好改制工作的合格企業完全可以通過"S/A模式",通過詳細的規劃,利用新加坡證券市場的自動報價板上市實現首次融資,待國內市場條件成熟時,再回歸國內發行A股,從而最終實現兩地上市的目標。

相關文章

新聞內容頁相關文章下方廣告
二級頁面底部通欄廣告